2025年7月30日,澳大利亚吉尔摩航天科技公司(Gilmour Space Technologies)在昆士兰州鲍恩航天中心发射了该国首枚自主研发并在本土升空的轨道运载火箭——“厄里斯”(Eris)。
然而,这枚寄托着澳洲航天雄心的火箭在飞行14秒后提前终止,未能进入轨道。尽管如此,火箭制造方和澳大利亚方面依然将此次发射称为“成功”。
据美联社报道,发射现场视频显示,“厄里斯”火箭高23米,起飞后不久成功脱离发射塔并在空中短暂悬停,随后便消失于视野之外,现场升腾起大量浓烟。幸运的是,发射全程安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环境污染。
首次“自造自发”,澳洲太空产业迈出关键一步
此次试飞不仅是一次火箭发射,更是澳大利亚太空产业自信迈出的历史性一步。此前,全球仅有六个国家具备定期将火箭送入轨道的能力,而澳大利亚正努力成为其中一员。
吉尔摩航天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亚当·吉尔摩表示:“太空探索绝非易事。SpaceX、Rocket Lab等国际巨头都经历了多次失败才实现真正的轨道突破。对于新项目而言,火箭能够离开发射台就已经是巨大进步。”
他强调,这次任务不仅测试了推进系统、航空电子设备和遥测系统等关键技术,也验证了本土自主建造的商业轨道航天港和配套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尽管飞行时间短暂,工程师们已开始分析数据,为下一枚火箭的改进提供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吉尔摩航天公司在声明中明确表示,只要火箭能安全离开地面并升空,就是一次成功。此次试飞虽然未能进入轨道,但已实现4台混合推进发动机的成功点火,达到了23秒的发动机燃烧时间和14秒的飞行时长。火箭的起飞本身就代表了澳大利亚制造业、工程团队和全国500多家供应商的共同努力与创新能力。
图源:美媒
正如首席执行官所言,“每一次测试都是学习机会。与全球同类项目相比,我们的预算更加精简,但已证明澳大利亚具备自主进入太空的能力。”公司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进行下一次发射,并持续优化设计与工艺,逐步实现小型卫星的经济高效入轨服务。
各方怎么看?“第一步”意义远超成败
对于“14秒就坠毁”的结果,外界褒贬不一。部分专家指出,火箭首次升空成功离开发射台即意味着关键技术和工艺链条已打通,是迈向商业化发射的重要里程碑。回顾SpaceX、Rocket Lab等行业先驱的成长历程,失败和教训往往才是持续创新的动力源泉。
澳大利亚媒体普遍认为,尽管距离真正进入轨道尚需时日,但本次“厄里斯”火箭试飞已经让澳大利亚迈出太空自主准入的重要一步,为本国航空航天产业带来宝贵经验和信心。未来,澳大利亚有望以更低的成本和更灵活的方案,服务于全球日益增长的小卫星发射市场。
吉尔摩航天科技公司透露,工程师们正在积极分析此次异常原因,相关见解将用于已经在建的下一代火箭。预计很快,澳大利亚将迎来更多发射尝试,在激烈的全球商业航天赛道上争取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正如CEO亚当·吉尔摩所说:“祝贺我们才华横溢的团队带领我们走到今天。继续向TestFlight 2迈进!”对于澳大利亚来说,14秒的飞行不是终点,而是太空征程的崭新起点。
编辑/云苓
审核/老虎
订购
风上风云|云端故事
公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